儒有不宝金玉,而忠信以为宝什么意思?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“儒有不宝金玉,而忠信以为宝”的意思:儒者不以金玉为宝贵,而以忠信为宝贵。
出自《儒行》,是《礼记》中的第四十一篇。《儒行》通过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,从各个方面描述了一个真正儒者的行为是什么样子的。
原句:“儒有不宝金玉,而忠信以为州培汪宝;不祈土地,立义以为土地;不祈多积,多文以为富;难得而易禄也,易禄而难畜也。非时不见(通“现”),不亦难得乎?非义不合,不亦难畜乎?先劳而后禄,不亦易禄乎?其近人有如此者。”
译文:“在儒者的心目中,金玉并不值得宝贵,忠信才值得宝贵。他们不祈求土地,树立起道义就是他们的土地;他们不祈求多有积蓄,多掌握知识就是他们的财富。请他们出来做官很困难,因为他们不在乎高官厚禄;因为他们不在乎高官厚最,就是请出来也难长期留住。
不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时候,就隐居不仕,这难道不是很难请出一来做官吗;即令出仕,如果国君不尊重他的正确意见,他就辞职不干,这难道不是很难长期留住吗!他们先说工作而后说傣禄,这难道不是并不在乎傣禄吗!儒者的待人接物有如此者。”
扩展资料:
1、《儒行》通过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,从各个方面描述了一个真正儒者的行为是什么样子的。
2、孔子周游列国,欲推行其政治主张而不得,晚年回到鲁国。本篇大致为孔子自卫返鲁之初,应鲁哀公之问,而陈述儒者之为儒者十五个方面的品质或行为特征。
3、本篇以鲁哀公就儒服发问开始,大概当时人们普遍对儒者有一种偏见,所谓“今众人之命儒也妄”,甚至“常以儒相诟病”,所以,孔子在此为了澄清人们对儒者的这种偏见,中物从正面阐述了儒册仔者之为儒者不在于儒服这些外在特征,而在于儒者自身的品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