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庄是什么?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义庄是一种由宗族维护的民间慈善机构,最早为范仲淹在苏州设立的范氏义庄,开创中国民间慈善事业的典范。举凡扶幼、养老、婚嫁、丧葬、济贫、救灾、助学,义庄皆在其中发挥作用。
义庄是一种乡亲宗族之间的社会组织,始于北宋仁宗赵祯朝,文能主导庆历新政、武能率军戍边御敌的一代名臣范仲淹设计创造的。义庄有点类似于古时候的慈善组织,不过最初面向的群体是同乡族人,后来逐渐有所改变。范氏义庄名传千古,持续了八百多年。
其后,义庄组织在江南地区盛行,特别是在明清时代在台湾和香港蓬勃发展。早期离乡在外的游子大都希望死后能够返乡安葬,义庄就提供一处暂时摆放棺木的地方。也有些客死异乡的人,遗体因无人认领而安置在义庄,等待善心人士捐棺助葬。
扩展资料:
范仲淹在执行变法过程中,遭到多次贬谪,第三次被贬后决定做点别的事情转移注意力,顺带实验实验自己想法。他在老家苏州吴县捐助出一千多亩地成立义庄,义庄运转的资金来源于土地的地租,定下合理章程,用以规范族人生活。
范仲淹去世后,其子范纯仁(宰相)和范纯礼(尚书右丞)继承父亲遗志,继续捐助田地和制定新章程,从此成定制,义庄规模越来越大。
义庄的出现,也标志着宋代社会、思想和经济发生重大的变化改革。范氏义庄历经战乱、朝代更迭,依旧无大损,维持延续下来,不得不说是个传奇,清朝宣统(溥仪年号)年间,田产仍有5300亩。义庄有着专门的管理人和管理条例。
古代义庄为本乡族人(古时候的族人比如今的家族范围更大更广)提供各方面的帮助和解决各方面的需求,领口粮、领衣料、领婚姻费、领丧葬费、领科举费、借住义庄房屋、借贷等七方面,孤寡鳏独(泛指无依无靠、无法凭借自己生活下去的人)皆有所养。
义庄不仅在民间口碑甚佳,朝堂上亦是如此,得到官府的支持和备案,提供一些法理上的保护,后世还有皇帝特意夸赞了义庄。
义庄随着时间的推移,出现一些其他的功能,例如乡人族人暂斗陵山厝棺木的处所,棺木里必定有尸体,许多客死他乡的人,尸体都是暂时放在义庄棺材,择日处理。
范空中氏义庄千古无二,怀海义庄(追根溯源始祖为吴越国王钱缪,无锡望族钱氏)也汪磨不赖。义庄大都是富裕的人赠钱赠地助力延续。义庄是我国古代一伟大的象征,闪耀着人性的光辉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义庄